章丘區作品版權登記申請怎樣辦理?
版權又稱著作權,版權包括作品版權和軟件版權。版權登記是作者的無形資產,也是代表自身價值的證據。那么若遭遇著作權侵權,侵權人會負什么樣的民事責任?接下來就由為各位講講這個問題!
具體說來,凡行為人實施了《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所規定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造成財產或非財產損失,都屬于對著作權的侵權。這種著作權侵權行為根據侵權的輕重所承擔的責任有所不同。《著作權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六)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規定支付報酬的;(七)未經表演者許可,以現場直播其表演的;(八)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并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一)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三)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圖書的;(四)未經表演者許可,對其表演制作的錄音錄像出版的;(五)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錄音錄像的;(六)未經廣播電臺、電視臺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廣播、電視節目的;(七)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第四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應當根據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簡述著作權與鄰接權的關系著作權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從狹義上講,著作權指作者享有的一系列權利。廣義而言,著作權還包括鄰接權,即作者以外的其他人對作品以外的物品享有的一系列專有權。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不同的主題。著作權的主體是智力作品的創造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鄰接權的主體是出版者、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廣播電視機構,除表演者外,幾乎都是法人。
2.不同的保護對象。著作權受保護的對象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鄰接權保護的對象是傳播者加工的作品。前者體現了作者的創造性工作,而后者主要體現了傳播者的創造性工作。
3.不同的內容。著作權主要指作者發表和簽署作品的個人權利,以及復制和發行作品的財產權;鄰接權主要包括出版者對其書刊的權利、表演者對其表演的權利、音像制作者對其音像制品的權利、廣播電視機構對其廣播電視節目的權利。
4.保護的前提是不同的。只要作品符合法定條件,一經生產就可以獲得著作權保護;鄰接權的獲得必須基于2人以上的授權和作品的再利用。著作權和鄰接權有什么區別?鄰接權的本意是與著作權相鄰的權利,其確切含義應該是作品傳播者所享有的權利。
在中國的“著作權法”中,鄰接權包括出版權、表演者權、錄音制品權和廣播電視組織權。鄰接權與著作權的區別在于,著作權保護的主體是智力作品的創作者,而鄰接權保護的主體是通過表演、錄音、廣播等方式幫助作者傳播作品的助手。后者在向公眾傳播創作者的作品時,增加了自己的創作勞動或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投資,使原創作品以新的方式表達出來,具有新的創造性,因此得到法律保護是合理的。
大家在網絡上面看到好的作品的話,其實都是有專門的版權的,如果說自己侵犯了那些沒有進行版權登記的作品的話,那么自己到時候要不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呢?沒有版權登記會構成侵權嗎?
這個是屬于的侵權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二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
提出著作權管轄異議所需具備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管轄權異議,是當事人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當事人正確行使該項權利,有利于幫助人民法院正確確定對案件的管轄權。管轄權異議應當具備幾個條件。
條件如下:
1、當事人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只能是本案的當事人,其他訴訟參加人無權就管轄問題向法院提出意見,也不得以此為借口不參加訴訟。提出異議的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原告是提起訴訟的人,故而不會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當然,在發生移送管轄后,原告有權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由于其在訴訟中居于輔助一方當事人的地位而不具有異議權。
2、時間管轄權異議的時間,必須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并且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否則異議無效。超過法定期間,人民法院不再受理。當事人在此期間提出異議后又要求撤回的,法院應予允許。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或追加了案件當事人,他們的管轄異議權不受“提交答辯狀期間”的限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原告可以口頭起訴,被告因未收到起訴狀,不能書寫答辯狀,因此管轄異議不受答辯期間的限制。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因不存在爭議的雙方,所以,不存在“提交答辯狀期間”,管轄權異議也不受限制。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人民法院裁定其承擔民事責任的情況下,如對一審管轄權有異議,在二審期間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對管轄權提出異議,這種異議不應受“提交答辯狀期間”的限制。
3、形式訴訟管轄異議應當采取書面形式。但口頭形式亦應允許。異議書既可以隨答辯狀一并提出,也可單獨書寫。
4、提出管轄權異議書應向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提出。受理該案的法院對該案進行實體審理以前,應先審議當事人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就對該案是否有管轄權問題作出書面裁定。
最新文章
- 市中區音樂著作權登記實操攻略[ 2025-01-09 ]
- 平陰縣文字版權代理選擇指南[ 2025-01-09 ]
- 平陰縣版權登記流程詳解[ 2025-01-09 ]
- 天橋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價格合理性分析[ 2025-01-09 ]
- 市中區文字作品版權登記費用全覽[ 2025-01-09 ]
- 商河縣計算機軟件版權申請流程指南[ 2025-01-09 ]